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新型抗凝药物首次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领域的亮相 马依彤

点评OASIS-5研究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8/2/14 16:47: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作者: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  马依彤

    抗凝药物对降低非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显著有益作用已被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自1961Mcleen在研究凝血问题时从狗的肝脏中发现肝素后,其抗凝作用普遍受到重视。研究发现,肝素中有抗凝活性的组分只占其混合物含量的1/3,这部分结构中含有特异的戊聚糖序列,正是该结构与抗凝血酶(AT)的高亲和性使之成为肝素抗凝作用中的主要基团。灭活凝血酶(a)、aa需使肝素同时结合到ATⅢ和上述凝血因子,但在灭活凝血因子Ⅹa时,肝素分子只需含戊聚糖的序列与ATⅢ结合即可,不需要同时与Ⅹa本身结合。现有研究证实Ⅹa作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交汇点,是凝血通路中的关键,抑制1个分子的Ⅹa就可以抑制50个分子的Ⅱa。于是,富含戊聚糖序列较多且分子量较小的低分子肝素应运而生,其抗Ⅹa作用强,抗Ⅱa作用弱,抗Ⅹa:抗Ⅱa约为2141。在评价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疗效的临床研究中发现,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相当,但引发出血的几率较肝素小。其原因可能在于(1)肝素中高分子量组分及对AT亲和力低的组分含量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2)低分子肝素具有较弱的抗版面编辑:聂会珍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