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ACC2007]MERLIN TIMI-36研究揭晓:新型抗心绞痛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7/3/29 18:52: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56届ACC大会上公布了雷诺嗪(Ranolazine)减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肌缺血代谢的有效性研究(MERLIN TIMI-36)。该研究一方面提供了雷诺嗪在高危ACS患者中长期应用的安全性资料,另一方面也证实了雷诺嗪在所有ACS导致的心绞痛患者中的有效性。
      MERLIN TIMI-36研究是一个安慰剂对照的、双盲研究,在17个国家的440个中心入选了6560名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包括阿司匹林、β-阻滞剂和口服抗凝药物的标准治疗,还有一部分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或是外科手术。实验组治疗方案:雷诺嗪200mg静脉滴注1h,继以80mg/h的速度静滴96h;然后口服雷诺嗪1000mg每日两次,持续约12个月。对照组接受同样的静脉滴注和口服治疗方案,但只服用安慰剂。
      MERLIN TIMI-36研究结果显示雷诺嗪不能明显降低心源性死亡、心脏病发作和再发性缺血(主要研究终点)的联合发生率,但是却可以单独降低再发性缺血的发生。在接受雷诺嗪治疗的患者中,也没有发生死亡或心律失常的不良趋势。
雷诺嗪是一个治疗慢性心绞痛的新型抗缺血药物,与其他种类的抗心绞痛药物不同,雷诺嗪对血压和心率没有明显降低作用。在2006年雷诺嗪被批准作为抗心绞痛的二线用药,主要应用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这种限制是基于一种理论上安全性的考虑,由于服用雷诺嗪的患者心电图会发生一些微小变化。
      MERLIN TIMI-36研究则证实了雷诺嗪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短期治疗和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项研究的负责人,Harvard大学医学院的David Morrow教授总结说:雷诺嗪在入选的高危患者中显示了其安全性。另外,雷诺嗪组再发性缺血明显减少为雷诺嗪的抗缺血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